中小学试题网 - 小学试题,小学试卷,初中试题,初中试卷,小升初、中考、高考真题试卷、模拟试卷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dcl075 高二语文 2024-12-09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发布时间:2024-12-09纸张:A4

格式:docx是否带答案解析:是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几千年文明史中形成了稳固的乡土社会。乡土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积淀之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与命脉。文学意义上的乡土,既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形态,也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文化象征与文化信念的组合。
乡土文学有其特定的含义,指的是表述人类普遍的乡村情感、以人类觉醒的文化意识和哲学眼光审视特定乡土历史文化的民族文学形态。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形成了两大基本叙事传统:一是乡土写实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评形成启蒙传统;二是乡土浪漫传统,从废名到汪曾祺,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诗化传统。
鲁迅堪称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鲁迅是最早以小说的方式关照乡土的现代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多来自病态社会中疾苦不幸、麻木不仁的人民,先将他们的病痛找出,然后暴露在阳光底下,以引起救治的注意,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文学派以人文主义情怀和现代意识,确立起“改造国民性”的基本主题,试图以强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力量拯救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乡土国民的灵魂,以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
现代乡土小说的第二种叙事传统源于二三十年代的京派作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当鲁迅等乡土小说家“隐现着乡愁”时,废名却以简朴的翠竹制成一支牧笛,“横吹出我国中部农村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废名的作品是一首似写实、似浪漫的田园诗,描绘的多是远离近代启蒙的宗法式农村中的人事片段,着力表现宗法式乡村中天真无邪、白璧无瑕的人情人性之美,流露出对故乡父老以及古老淳朴民风、文化的热爱与挽留。鲁迅的乡土叙事立足于各种社会矛盾与文化冲突,废名的乡土叙事则立足于和谐宁静,以诗意审美的眼光打量中国的乡土世界,那些在鲁迅等乡土小说家笔下视之为文化批判目标的落后因素,却在废名笔下变成了审美元素。
与鲁迅乡土文学叙事传统不同的是,废名乡土文学叙事立足于人性观照,怀着回到农业文明、原始人性,以及早期和谐人际关系的“恋美”情结,以理想化的笔墨对乡土社会进行田园牧歌式描写,充满乡土风俗之美以及乡民人情、人性之美的颂扬。
当下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乡土文学的根基及其鲜活的生命力仍然强大,现代乡土文学的叙事传统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下的乡土文学创作。探讨中国乡土文学的内涵及其叙事传统便成为一个“文学富矿”,有重要的意义和学术价值。
(摘编自白忠德《浅析中国乡土文学内涵及其叙事传统》)
材料二:
乡土原型,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型。乡土原型所显现出的主题群,几乎像繁星一样布满了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乡土原型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内容,是一种“恋乡情结”。所谓“恋乡情结”,就是指萦绕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种眷恋和偏爱故乡的情感因子。中华民族诞生在原始农业社会的摇篮里,从远古时期开始,生命的繁衍和发展便牢牢维系在脚踏的土地上,因此,“恋乡情结”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强化,从而形成我国的民族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原型的主题群大体上分为这样两种:一种是“浪漫主义的”,一种是“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重在寄寓一种“理想的感情”,而“现实主义的”则体现为一种“批判的感情”。
乡土的理想化,总是在与标志现代文明的城市的对比思维中实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沈从文满怀深情地创造出了寄寓着自己的生活理想的“湘西世界”,作为城市世界的对立面而出现在他的艺术思维中,从而获得了“湘西”的生命。
“批判的感情”作为乡土原型的一种变体,既与“理想的感情”同为这一原型的两个层面,同时又是一种充满了现代意识的主题群,这是乡土原型的一次历史性飞跃。从此以后,“批判的感情”和“理想的感情”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几乎全部的关于乡土主题的作家作品中,便成了同一个金币的正反两面。
“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打破了中国文人的传统思维,使他们获得了一种审视自己民族的世界性眼光。此时,中国作家发现,与世界格局比较起来,原来文人眼中温暖宁静的乡土,竟然是如此落寞和荒凉,于是,他们对中国乡土的爱,便由一种“理想的感情”转化为一种“批判的感情”,乡土原型的主题群,便回荡着这样一种时代的涛声,绝大多数作家,便都把批判的笔锋指向自己那一片积淀着厚厚的历史尘垢的乡土,把它和社会历史的进程联系起来思考。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始于鲁迅的小说。此时的乡土,在鲁迅的目光中,显现出了其历史真面目:“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看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作者满含悲愤地希望人们在这片“萧索的荒村”的乡土上走出一条新的路来。继鲁迅之后,台静农、许饮文等一大批作家便纷纷替自己的乡土进行控诉和批判。这样一个乡土主题群的共同旋律,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时代之声。
(摘编自罗强烈《乡土意识: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主题原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文学派试图以强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力量,拯救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乡土国民的灵魂,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
B.鲁迅的乡土叙事立足于各种社会矛盾与文化冲突,把废名笔下和谐宁静的乡土世界视为文化批判目标的落后因素。
C.“恋乡情结”是萦绕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种眷恋和偏爱故乡的情感因子,是乡土原型中的一个重要的主
在线下载列表